美国硅谷对深圳“双创”有哪些启示——媒体报道黄来强教授“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”讲座

2016-11-02

晶报:http://jb.sznews.com/html/2016-10/25/content_3644737.htm




深圳被公认为“中国硅谷”,其城市的发展模型参照了美国“硅谷”(以下简称“硅谷”)。就在全国“双创周”在深圳刚刚结束的本月23日下午,市民文化大讲堂请来了清华大学黄来强教授。黄来强围绕《教育、科学、包容与创新:美国硅谷的启示》,结合他自己在美国“硅谷”学习和工作的20多年经历,与现场听众分享了美国“硅谷”的成功经验及给深圳发展带来的启示。


深圳与“硅谷”非常相似 

提起“硅谷”,人们不自觉地会将深圳与其比较。黄来强说,深圳跟“硅谷”很相像,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,硅谷也是一个移民城市,全世界各国的人才还有美国各地的人才都汇聚到那里,形成了一个大联盟。“硅谷”是世界科技创新中心,深圳也是一个创新之城。另外,文化上面深圳与“硅谷”也是相当的像,也是开放的,包容的。但深圳最大的短板就是我们历史太短,没有建立起来一流的高校,缺少高校在“硅谷”高科技地区的源头性根本作用。 

当主持人问道,深圳跟“硅谷”房价很类似,都比较贵,会不会对创新构成一定威胁时,黄来强立即接过话:“硅谷过去几十年也是飞速发展的,但是房价在20年内涨了三到五倍,平均四倍。我们深圳大约以10年10倍的增速增长,如果人才在这里没办法安居,那他怎么创业?所以我相信肯定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。” 

“硅谷”最大成功: 

顶级研究型大学密集 

加州人口近4000万,占美国总人口约九分之一,论人口是美国第一大州,加州的GDP占美国GDP的近六分之一,超过了法国或英国,居世界第五。黄来强介绍道,加州北部旧金山湾区,大湾区人口接近800万,其中狭义地说硅谷地区属于湾区里面的一部分,硅谷地区有300多万人口,占了加州人口约十分之一,但GDP占了加州整个州的三分之一,硅谷的人口是美国总人口的近1%,GDP却接近美国的5%,而且是来自高科技行业的GDP。 

一讲到硅谷会联想到科技公司,包括惠普、苹果、因特尔、思科、甲骨文、雅虎、谷歌、易贝、脸书、推特以及新能源领域的特斯拉,生产电动车。特斯拉的老板非常有名,还创办了太空探索公司。还有吉利德科学、赛尔基因等等这些都是市值接近千亿的公司。形成了微电子、计算机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等产业的集群。美国前十的顶尖研究型大学里面,位于加州的至少有三所,大概有十所在加州的大学可以进入世界前100名的一流大学,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院士和诺贝尔奖得主都在加州。在“硅谷”的核心地带和周边的旧金山湾区,有斯坦福大学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、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、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以及几十所加州各个层次的大学,南加州还有一批大学,这些给“硅谷”的兴起壮大、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提供了根本性的原动力和支撑,包括科学技术、人才、智慧、创新思想和文化等。 

黄来强说,深圳很需要建立自己的先进的高等学校和科学技术体系,自从十五年前深圳市和清华、北大、哈工大携手在深圳大学城创建研究生院,现在深圳引进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即将达20所,实现弯道超车,这是深圳市做出的非常英明的决策。最近清华大学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成立了一个“清华-伯克利深圳学院”(TBSI),已经第三届招生,所以我们也在向先进学习,向“硅谷”学习,向顶级的一流大学学习,我们通过请进来,一起培养人才,希望深圳在科技创新、产业创新方面能够尽快赶上“硅谷”,甚至赶超“硅谷”,造福我们的市民。 

多元、开放、包容的创新文化 

黄来强认为,“硅谷”的成功源于有多元、开放、包容的创新文化。他解释说,硅谷的人口和人才来自于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,不同的文化思想在这里碰撞、互动、融合,大家互相取长补短,尊重、包容,形成了对创新极为有利的硅谷文化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我们可以思考一下,为什么有的硬件类似发达的区域和城市却发展不起来,或者是远远不如“硅谷”,所以开放包容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。美国的发达使全球各国的人融合到美国发展,没有一个条条框框的束缚,还有多元文化的碰撞,产生新的创新的火花。在我们国家,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来说是非常好的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虽然也有新人加入,原本的居民还是占了很大部分。 

黄来强说,说包容,还包括包容失败,硅谷那么多的创新,各行各业的创新、创办企业绝大部分是不成的,但是只要是有一小部分成了,那就是精英。所以“硅谷”的风险投资也是这样的,投十个里面最后要是有一个成了它整个投资就成功了。所以允许绝大部分失败,容忍失败和宽容失败者,从包容文化上讲也是很重要的。 

有远见的风险投资和完善的诚信体系

提到风险投资,黄来强说,美国的风险投资界发展比较成熟,或者是心态上已经可以容忍十年没有回收,因为很多企业属于创新企业或者是创业,一年两年三年不会见效,不像房地产那样一两年翻倍,要有长期耐心等待的文化心态。深圳整个社会都有这种文化心态,有远见才能有利于创新,但这不是一两天能够彻底改变的。 

说到法规,比如知识产权,诚信体系,及其他各种配套实施和环境氛围,美国是比较完善的。深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。尤其是现在,国家鼓励万众创新,营造氛围的理念非常好。但黄来强也强调要防止理念上的走偏。比如说所有的年轻人会觉得人人都可以成立一个创新公司,甚至人人都成为老板,实际上社会上没有这个可能性也没有这个需要,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金字塔型的,对学生也好,社会也好,民众也好,需要营造的是一个创新的文化和理念,培养创新的思维和能力以及创业的潜能,不是说人人都去创业办公司。 

科学创新基本上不大可能规划出来 

政府扶持创新但不过多干预的政策,也是 “硅谷”成功的经验之一。黄来强说,在这方面,国内在各方面政府参与或者是干预、管理的方面更多。当然政府的支持是优势,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,如果是干预过多,管得过多,或者是规划得太死,反而不利于创新,会适得其反。政府的政策应着重扶持或者在大方向上规划引导,实际上科学创新基本上是不大可能规划出来,或者是你指定一段时间必须做出重大发现,这不现实。利用现有的技术要做一个什么产品,这个时间可以规划。但是科学技术创新很难规划,政府要包容、扶持,对从事科研和创新的人要宽容。 


黄来强(Laiqiang Huang)教授简介: 
清华-伯克利深圳学院(TBSI)精准医学中心教授、清华大学教授,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生命与健康学部副主任,深圳市基因与抗体治疗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医药研究中心、健康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(筹)主任。首批“鹏城学者”长期特聘教授、国家级领军人才、海外高层次人才。曾发表深圳第一篇《自然》杂志论文,获中国重大科学进展、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等多项奖励和荣誉。 

精彩观点 

办好深圳区域的一流研究型大学 
研究型大学对于一个区域城市的发展是首要的,是这个城市最长久的资产,能源源不断地造福、服务于城市。超过百年的公司很少,研究型大学却可以存在上百年上千年,像英国的剑桥、牛津等。研究型大学要有思想、精神独立,有创新氛围,这样才会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、吸引人才的基地,而且成为科学研究的重镇和重大成果的诞生地。吸取“硅谷”经验,研究型大学可以直接参与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和技术转让、科技服务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等,甚至可以成为新公司新城市的来源,或者是参与者,或者是创始人。所以,深圳一定要办好本区域的一流研究型大学。 

(晶报记者 段安平)


腾讯网:http://gd.qq.com/a/20161025/008514.htm





中宏网 国家经济视窗:http://www.zhonghongwang.com/show-108-28932-1.html





搜狐:http://mt.sohu.com/20161022/n471029040.shtml




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官网:http://szccf.com.cn:86/htmls/jbfc_content_989.htm




文化大讲堂网络创意传播中心:http://szccf.com.cn:86/news_content_3491.html



腾讯微博:http://t.qq.com/szccf2005/